2018年海南省居民非故意伤害死亡特征及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的分析

黄翠敏,窦倩如,黄垂灿,樊利春

伤害医学(电子版) ›› 2021, Vol. 10 ›› Issue (2) : 22 -28.

PDF (5021KB)
伤害医学(电子版) ›› 2021, Vol. 10 ›› Issue (2) : 22 -28. DOI: 10.3868 / j.issn.2095-1566.2021.02.004
论著

2018年海南省居民非故意伤害死亡特征及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的分析

作者信息 +

Author information +
文章历史 +
PDF (5140K)

摘要

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主要非故意伤害死因及对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的影响,了解海南居民不同性别、不同年龄的非故意伤害主要死因,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。方法 选取海南省2018年死亡人口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非故意伤害死亡居民个案,计算不同性别、年龄的各类非故意伤害的死因构成比、死亡率以及期望寿命损失。结果 2018年海南省居民非故意伤害死因首位是道路交通伤害,死亡率为13.67/10万,位列全人群死因第10位,期望寿命损失为0.376岁。其次分别为跌倒/坠落和溺水,死亡率分别为10.12/10万和5.05/10万,期望寿命损失分别为0.173岁和0.190岁。男、女非故意伤害首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/坠落,死亡率分别为20.55/10万、10.18/10万,期望寿命损失分别为0.521岁、0.156岁。20岁以下、20~69岁、70岁及以上居民非故意伤害首位死因分别为溺水、道路交通伤害、跌倒/坠落。结论 海南省居民非故意伤害主要死因为道路交通伤害、跌倒/坠落、溺水。其中,道路交通伤害造成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最高,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男性青壮年的道路交通伤害、儿童青少年的溺水及老年人的跌倒/坠落等非故意伤害的监测及干预,方可持续提高海南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。

关键词

非故意伤害 / 死因 / 人均期望寿命

Key words

引用本文

引用格式 ▾
黄翠敏,窦倩如,黄垂灿,樊利春 2018年海南省居民非故意伤害死亡特征及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的分析[J]. 伤害医学(电子版), 2021, 10(2): 22-28 DOI:10.3868 / j.issn.2095-1566.2021.02.004

登录浏览全文

4963

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

参考文献

AI Summary AI Mindmap
PDF (5021KB)

216

访问

0

被引

详细

导航
相关文章

AI思维导图

/